协调身体再唱歌

协调身体再歌唱

李初建

编者按:在声乐学习中,如何保护嗓子?怎样锻炼气息?如何更好地寻找共鸣和位置?本报特约中国交响乐团退休男高音歌唱家李初建,与读者分享他在多年声乐学习、表演、教学中总结的经验。

上世纪最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别人问他歌唱方法时说:“有多少歌唱家,就有多少种方法。”在我们这个大师泛滥的时代,声乐界也充斥着各种深奥的学说和复杂的规则,甚至有些一生很少上台演唱或从未完成本声部经典曲目的人也成为伪大师,办大师班、上大师课、收大师学费。其实歌唱并不复杂,我反对把歌唱玄学化神秘化。基于常年的反复练习,合乎生理规律的自然歌唱最为宝贵,在很大程度上学习歌唱就是在协调自己的呼吸、共鸣和发声能力,开发自己本身具有的各种功能。优秀歌唱演员的声音基础在于受到过良好的美声歌唱训练,美声的特点是由强而有力的呼吸支持、良好的共鸣位置、流畅柔软的语言技术共同组成的,我尝试在这篇文章中和声乐爱好者及广大的合唱团员交流一下。

如何“看管”嗓音

嗓音很脆弱,声带很娇嫩。因为看不见很容易疏于管理、爱护。而且它的毛病还很多,比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水肿、声带充血、声带出血以及声带周边的发声系统肌肉和吞咽的肌肉发炎疼痛等。我在40年前曾有一次声带出血的经历,上午排练下午走台,晚上演出,回到宿舍觉得自己今天嗓音特好又尝试练习高音,结果第二天嗓音全哑掉,大夫看了说是声带出血。亏得年轻,禁声一个月以后吸收了出血点恢复了正常。如果不是及时禁声,继续使用声带就可能长小结了,那就是不可逆转的物理性损伤,我的演唱生涯也可能早已结束。这一次的教训教会我声音的使用量是有限制的,不是无限的。每个人的声音使用量都不尽相同。尤其是男高音是最为危险的声部。因此每个声乐爱好者和合唱队员都要学会判断自己的声音使用量,不是别人能用多久你也能多久,不是别人能唱多高你就能多高。如果第二天你的嗓音哑了说明你前一天用多了,必须休息禁声,歌唱家绝对不是靠苦练而成的。

对嗓音的爱护一方面是总的使用量,另外也包括高音的使用量,极限高音尤其危险,千万不要在没有开嗓子的情况下唱极限的音量和音高。这和运动前的热身是一个道理。对于所有声乐爱好者和合唱队员我的建议是认真观察自己的声音,发觉不正常要及时就医,还有要立即停止用嗓音。生活尽量健康饮食,少吃油腻烧烤煎炸的食品,排练之前不食用生葱生蒜和酒精类饮料。啤酒会松弛声带白酒会让声带与喉咙充血,在充血情况下歌唱会对声带造成损伤。

如何锻炼气息

歌唱的呼吸大大夸张于普通生活状态呼吸,也并不等同于激烈运动后的呼吸状态。它需要好的体能和肺活量,也会相当累。歌唱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必须把呼吸与发声结合起来,用呼吸为发声做好积极的准备。我的老师曾经严格要求我在呼吸与发声之间画上等号。强调腹式呼吸,肺叶的下半部扩张性和容量都更大,也更易获得膈肌的支持。腹部始终保持有弹性的紧张度,而上半身包括肩、颈、胸部、喉头要松弛,上半身的紧、挤、卡、压会直接施压到发声器官,一系列的紧张会有连带效应,让你的声音也紧起来,而过度紧张的声音是不具备美感的。

我的实用技术有两点:在做慢练习时可以从容而坚实地呼吸,在有充分吸气机会时也可以从容。在歌唱进行中和快速练习中则要求两快一慢:吸气快、发声快、发声的过程慢。所谓“吸时一大团,吐时一条线”。让呼吸的支点来不及升高立即出声,这时可以获得更好的声音支点。正确的呼吸会为发声准备好一个松弛开放的喉咙,男性可以看到自己的喉结略下沉,嘴和鼻子同时吸气,下巴松松地张开,上牙露出一部分,脸上有一点感动的表情就对了。

多明戈年轻时曾经表演过用一口气在换声区的#F用松弛正常的声音延长唱了40多秒,那是何等的呼吸能力。帕瓦罗蒂大师唱的《偷洒一滴泪》是4:47分,一般人只有约4:20分,这也突出了他的呼吸能力。怎样练习呼吸能力呢?我的建议是练声时一定要唱流畅绵长的旋律,把呼吸和声音混在一起练习,越长越好。

大量练习古典艺术歌曲也对呼吸有很好的锻炼。没有逗号句号的地方不许换气(歌唱中正确有力的呼吸绝对能延缓我们心肺功能的衰老),即使是休止符也不一定准许换气,因为有些休止符是音乐进行中的表情记号,不是换气用的,严格要求自己就会进步。

如何寻找共鸣和位置

人类的基本构造都差不太多,共鸣系统的情况也这样。富有共鸣的声音伸缩自如弹性十足,响亮而不刺耳,丰满圆润,立体感很强,音乐厅每个角落都不会听不到。

共鸣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开拓的,很多细微的肌肉感觉每个人都不太一样,目的是使用那些可控的肌肉去帮助实现更好的共鸣,比如我们不能自如控制会厌和悬雍垂,可是我们可以控制笑容、下巴、舌头,发元音时舌头往前顶着下牙床,微笑提起颧骨的肌肉,惊讶的吸气让喉头略下沉都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共鸣。这些手段就是帮助让会厌多抬起些,让小舌头不要贴着咽壁堵塞声音通道,以便声音直接进入面罩头腔获得共鸣的美化。口腔张开的大小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见过嘴巴特大号而声音却很小的演唱者,也见过嘴巴不大甚至算是小嘴巴的人,唱起来进退自如音量巨大,重要的是能够使用上自己的共鸣腔体。神奇的共鸣用上则灵,不用则傻。即使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帮助下,也无法改变富有共鸣的那种声音带给人的感动,只能帮助那些没有声音的人发出巨大的音量,无非是损坏了一些听觉。

共鸣为什么神奇?因为有无共鸣的声音质地天差地别。有的人虽然从事歌唱职业或者声乐教学,可是穷其一生也没能扩充自己的共鸣。共鸣还神奇在描述它很难,很难说明白。每一个歌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每一个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歌唱实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说法,独唱与合唱皆如此。我觉得最好的检验方式就是音乐厅,在交响乐团和合唱团的前面,你能让三楼的听众听清你的歌声这就是共鸣,这就叫有共鸣,全音域都能听到并非几个高音。

获得共鸣的途径,首先是利用呼吸打开喉咙,打开很容易,保持开放状比较难。在歌唱整个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较低的喉结位置,较深的呼吸支点才能获得。这里下巴的开放稳定和舌头的摊平稳定会起决定性作用。歌唱必须克服两道障碍打开两扇门,一是积极调动会厌的功能。会厌在声带的上方,它基本是自动运行的,呼吸时说话时它都会打开,吞咽时喝水时它会自动关闭,而在歌唱时我们需要它充分抬起,否则会阻挡声带发出的声音。我们因为看不见它而常常忽略它,不懂得充分利用它。其实在声音的发送方向上它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可以利用可控的舌头和下降的喉结来带动它抬起。它的抬起与否直接关系到声音能否获得面罩共鸣。第二道障碍是小舌头,也叫悬雍垂。打呼噜时就是它在咽壁上震动,如果它没有向前抬起而是紧靠着咽壁就会又把声音阻隔了。因此我们学习歌唱一定要开放这两扇门,让我们的声音在获得面罩共鸣的途中不要被阻挡不要曲折前进。要学习用那些可随意调动的器官和肌肉去帮助调动那些不随意的器官为发声服务;用极易恢复疲劳的器官去帮助喉咙里的极易疲倦和受损的器官。

现代医学证明舌头肌肉是人体最有力量的,会厌是可以被舌头拉起的,从前老师给我上课时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舌头顶着下牙床,微笑一点,把你的下巴颏摘下来扔回家去。如果舌头僵硬回缩会产生舌根音,压迫会厌无法抬起,让声音拐弯不能获得头腔的共鸣。

在寻找开拓共鸣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提醒的是:自体的感受和客体的感受往往不尽相同,因此要学会客观地征求别人的意见,有的歌唱者有比较严重的舌根音,自己却可能感觉音量很大,这是一种错觉。(未完待续)

赞赏

长按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ktmmc.com/wahl/7918.html

 


当前时间: